设计之美
运河之舟上的扬帆起航
展陈大楼
形似巨帆、高高扬起,造型舒展、以展览陈列、文物收藏、科研办公等为主
共享大厅
屋顶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以展陈解读、文化活动为主
阶梯活动区
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影体验以及各类活动宣讲平台
休闲水街
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
运河驳岸码头
由街两侧的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造型与水系相结合
文创空间
为观众提供更多文化休闲体验空间
F2层连桥
连接共享大厅与展陈大楼,完善更好的参观路线
社教培训
提供更好的社教活动空间
安全之美
博物馆在主楼周边设置了长达620米的隔震沟,地下一层下方设置了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是我国已建成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一座。隔震层内共设有242个隔震支座,其中有197个铅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39个普通叠层钢板橡胶支座,6个滑板支座。支座将整座博物馆托举起来,彻底切断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确保藏品、人员、场馆的安全。
长达620米的隔震沟
防震科普展
球形屏幕上的
防震科普
防震科普展
环保之美
绿色建筑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集中能源站采用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调峰的地源热泵及水蓄冷蓄热系统,承担整座建筑不小于60%热负荷配置
高性能材料
建筑外立面采用高性能材料
建筑外立面采用高性能材料,在部分温湿度敏感部位采用了带暖边隔热条的三银Low-E中空夹胶玻璃
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展陈大楼屋面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采用与玻璃采光顶相结合的薄膜光电池(碲化铜)发电技术,兼具遮阳功能
通风与采光
每小时至少2倍空气更新率
室内81%的使用空间至少达到3%的太阳能系数(DF),主要功能区域的84.1%,每小时至少实现2倍的空气更新率
人文之美
博物馆也为不同需求的观众创造了不同空间。共享大厅可以在夜间等更灵活的时间开放,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多文化休闲体验空间。充分提现大运河上的寓教于乐
历史之美